文/雲不在飄 夜,微笑著靜下來,月光點燃了滿目憂郁的星星 一個人靜靜的坐著,不知道是快樂還是憂傷? 溫柔的風,不解風情的拂過,微微寒意,讓那濕紅的眼睛,風幹憔悴成陌生 遠處的那道風景,他浸滿了無限淒涼的雙眸 守侯在月夜的邊沿,靜,蔓延著內心的觸感 不知從何時起,寂靜的世界裏,灑滿了一路細碎的相思 憂郁的眼神望著窗外 點點星光,驅不散心頭的孤單 望君無影,深情的眷戀,承受著無言的傷 我是如此脆弱,如此迷惘,徘徊的身影,該去哪裏找尋一處回歸靈魂的驛站? 夜很深,夜無語,夜無眠的籠罩著我內心的情摯, 用心去回首,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抹微笑,一種觸摸 不時的流進心靈的隧道,那麼熟悉,那麼深刻,默默的凝結在心底,無盡的降落了九尺紅塵 青春的腳步不曾退縮,人生的旅途中卻拾滿失落,一顆淡泊的心,載不動季節的輪回,一些美麗的憂傷,盛滿甜蜜而又淒楚的記憶 春天來了又回,花兒開了又謝,心中的人來了又走,心靈的蕭瑟,寫遍蒼白,風塵往事中那些永恒的篇幅,渴望著向下沈落,沈落到那深沈的夢裏,卻偏偏留下淒楚的美麗 撥開這濃郁的夜,我不知道那是光明還是黑暗;世俗與偏見,在美麗的天空下編造著謊言;我癡的情,卻仍然守在無義的諾言中 我告訴自己,不可以放棄,因為盟約守侯的那個人,就在不遠處等我;只是最終,柔情難共,人海茫茫,君影無蹤,獨留舊日依稀模樣,任憑愁穿寸腸,徒增無限惆悵 一陣風吹過,成片情愁藏不住,怎奈何心亂,淡淡斷斷點點,披一身輕裝,心依舊寂寞 歲月無情,留誰心痛?光陰似箭,空度了幾多好時光?熱情如火,柔情難共;冷暖交織,情何以堪; 站守在一個無人的角落,努力的鎖住淚水,真情被隔在了天涯,我又能說些什麼?我只想輕輕的入眠,睡著進入夢鄉,將所有記憶,都交給那些沒有名字的夜晚 然而今夜,偏偏無眠,不曉得是誰的決然,辜負了柔情一片? 月兒無眠,我無言,想要試著忘卻,所以選擇遠走,一個人的天涯,我還有什麼理由讓愛在這裏停留? 手中牽著你我的線,心依然漂浮不定,擁有的一切,到了最後會不會成空?未來的明天,彼此的心中,還會不會再次充滿期盼?
- Mar 29 Tue 2011 01:40
夢裏呢喃
- Mar 29 Tue 2011 01:40
心亂心傷 情何以堪
對于大多數人乃至曆史和世界來說思想和伴隨思想的知識無疑是人類進步的基礎,所以人們給了思想很高的禮遇和無數的贊美之詞,但對個人而言思想的價值卻未必完全如此。對于那些具有超前思想並且這種思想與時代合拍的大家來說,他們獲得成功和巨大聲譽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也僅僅限于這樣一些極少數的人而已。顯然思想的目的絕不僅僅了思想本身存在的,思想是了成功做准備的,但保證成功的因素並不只有思想一種,在這裏在人們的習慣認識裏,思想無疑被人們賦予了巨大的主觀力量,以至于遮蓋了許許多多其它因素的作用。 思想並不能單獨的把人帶入成功,她只是一種工具一種必須的形態。這種解釋可能很多人會予以理解,但由于思想本身的模糊性、複雜性和獨立性,思想更多時候會給人以錯覺,往往總是自己的思想才足夠正確,在這種;自我正確認識的同時他會否定別人,否定別人的思想,特別是那些自以是的大人物們,總是認別人愚蠢自己高明,但結果證明他們才是愚蠢的,這樣的故事古往今來可謂層出不窮,盡管這樣的故事曾經示了很多的後人,但仍然有人重蹈覆轍。 人都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夠成某種實體性的東西,思想家希望自己的思想著言立說能夠感染他人;藝術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成經典留傳百世;政治家希望自己的功業能夠成後人的楷模可以說這種理性並不是思想家藝術家政治家們才會有的,這種成功已經作一種人生理想傳播滲透給每一個具備思想的人,他們從知道思想的價值開始就對自己賦予厚望,成他們的光榮和夢想。 期待成功不是什麼錯誤,其實也正是這種無數人的期待和奮鬥才成就了今天的世界,而且應該說思想曾經是以給我們每個人以歡樂開始的,思想讓我們思考人生、思考社會、思考世界;思想讓我們知道自己做人的身份和崇高;思想讓我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思想讓我們豪情萬丈壯懷激烈高談闊論縱橫天下因為思想我們覺得自己超乎常人;因為思想我們覺得可以創造奇,但事實一次次證明我們與常人無異。 感覺思想的痛苦是在人成年之後的事情,青少年盡管也知道思想的痛苦,但他們仍然可以憑籍著年輕繼續思想著如何突破,而成年人,特別是四十歲以後的人則沒有這樣的幸運了。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而立可以說是一種命運,能夠立起來並且紮紮實實的打算就那樣立下去可以說是一種人的幸福,而四十不惑則更多是一種無奈了,如果一個人在四十歲還無所建樹,那麼他就連;惑的資格都沒有了,四十不惑是人祛除了躁氣的狀態,這時候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幹什麼,又該收獲一些什麼,其中又失去了什麼;但對他們來說已經晚了,這時候他們的思想對社會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了。淺顯的及如業余作家和專業作家,專業作家已經找到自己的特長和自己歸屬的路徑,而業余作家則仍在摸索,幸運的可以偶爾閃光一下,但很快就寂滅了,而且他們往往因為這個偶爾的閃光付出了比專業作家更多的思想成本。 思想的痛苦屬于業余,屬于貧困,屬于疾病,屬于不平,屬于而這樣一切最終仍然需要思想的撫慰。 思想的痛苦屬于屬于無奈,當我們知道所謂命運一切就已經離我們遠去,少年得志變成江郎才盡;大器晚成變成無可歸依;我們曾經希望得到傳統的眷顧,但傳統已經被傳統眷顧;當網絡成我們新的思想的焦點,卻原來網絡已經鋪天蓋地,沒有人可以聽到別人的聲音;誰又會別人的聲音感動? 這裏我所看到並想說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流布在曆史長河中無數思想者的無奈、失落,甚至犧牲,畢竟無論是曆史還是現實永遠只能有部分人能夠得到成功,就像長跑比賽一樣冠軍永遠只有一個,其他人只能飲恨賽場了。當我們帶著思想的火花急馳而來,得到的往往並不是鮮花和掌聲。 當自己的思想和知識不能自己帶來期待的收獲,剩下的就是痛苦,盡管有些人會瀟灑的說不在乎結果只在乎過程之類的話,但這在我看來一經說出就已經是一種自慰了。 讓人失敗的當然不僅僅是思想,思想的痛苦也不僅僅單純是因為失敗。有的人可以轉移目標忘記痛苦,但有的人卻無法從容,因為他要忘記的是他自己的曆史和其中很多的努力,忘記就意味著生命的貶值。盡管也有人試圖忘記思想的過去,但一種思想怎麼能夠被另一種思想驅走或取代呢?而且思想本身往往就是一種很好的鎮靜劑或興奮劑,她既可以讓人平衡心態,也會讓人喪失理智,思想的痛苦何嘗又不是思想本身的一種聲音在應對另一種或很多種聲音呢? 那麼這時候思想就成了人的負擔和煎熬了,因為沒有成功,盡管可能他們已經具備與成功者一樣的思想素質和知識儲備,但因為失敗他們便不得不被人看成是另類,他們的失敗往往也被看成是咎由自取順理成章的了。 尷尬的是那些知道思想痛苦的人明明知道思想之害,但仍不得不繼續思想下去。如果說那些從運動場上被淘汰的運動員還可以換一種職業表現自己的話,思想則沒有這種可能了,思想讓人痛苦下去,又總是在痛苦的同時給人希望,古人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那也只好再繼續磨下去,期待靈感,期待命運,期待
- Mar 29 Tue 2011 01:40
思想的痛苦
又是一個春意將盡的時節. 春天總是讓人覺得好短暫,鮮豔不多時的花又謝了,那種感覺,讓人:余香猶在--興猶未盡. 記得在多年前,那時還是個幾歲的孩子.年年這個時候都會傷心難過,心痛那些花兒,怎麼風一吹過就會籟籟得飄落.其實,現在想起,並不當時不懂花開花謝的自然規律感到好笑,並不而今懂得後的成熟感到高興.相反,心中卻多了一份失落,失落已經回不了那個純真的孩提時代. 經曆了生活的大悲大喜,看慣了世間的分分離離,已經將春來春去習慣于自然,而那份傷春的情懷,也埋在內心的最深最隱處了. 寫到這裏,不由得想到<<紅樓夢; ; 中的林黛玉,想到了她的<<葬花吟; ; .仔細想想,自己讀的詩詞也不算太少,但只有這篇,讓我有種從未有過的感傷,那個從書裏面走來的女子,卻是這般的親切,那般的嬌怯,嬌怯得讓人心痛.匆匆一瞥,就見紅凋零.她所疼惜過的桃花,是否也在她落淚從此以後,那些凋落的花兒,又有誰來它們給予歸宿我想,千紅一涕,萬豔同悲.這樣的詞大抵便是如此吧.林黛玉是一個書中的女子,卻比現實更真實. 我不是一個悲觀的人,也不是無故尋愁覓恨.只是,心中也許比常人多了個玲瓏小孔,所以才會這樣多情,才這樣花謝了會悲,春去了會難受的容易傷感. 身在繁華的大都市,已再難見到昔日那漫山遍野盎然的春色,縱然見到一些花草,也大多是人工培育而成的.但也能讓我忘而止步,讓我回想到童年時的春天,那是記憶中最美的畫面. 有人說,人過;了三十便喜歡回憶過去了的事情,可是我,離而立之年尚早,卻總喜歡將過去美好的事情來想,想得百遍千回,想得青衫盡濕. 美好的東西總是特別短暫,短暫得讓人一伸手卻從指縫中溜走.悄悄的,沒有任何預兆,銀絲已出現在你的發間,心疼你的人,你心疼的人已不在了`````` 生命中,總有一段時光,讓你記憶猶新;總有一段情,讓你刻骨銘心;總有一個人,讓你痛徹心扉``````
- Mar 29 Tue 2011 01:40
關于春盡時的隨感
一直喜歡梁朝偉的眼睛。 沒有肉眼對肉眼看過。如果有我想或者真的著迷;複雜而真實的生活畢竟戲劇化的東西不多;或者只是失望。我看梁朝偉,以我晶瑩的眼睛,看他的電影、表演、劇照、新聞照、特寫、花邊新聞照。等等。 曾經很喜歡他一張黑白照片,在火機旁閃爍的黝黑眼珠,玩世的眼神有十分性感,撲面而來。 眼神飽含血肉之軀的曾經滄海以及溫柔渴望,是可以打動每個人心裏柔軟的部分的。尤其當這個男人還有幾分風度,氣質獨特而且出類拔萃時。 最近梁朝偉因為《色•戒》,再次不斷曝光。 關于《色•戒》,我偶然在三聯《生活周刊》上最先看到報道和記述的文字。那期雜志封面的三十年代旗袍美女,甜美似花的笑容,以及關于張愛玲這本小說的林林總總,都是不錯的噱頭和賣點。 有文說,張愛玲可以愛上胡蘭成,那麼鄭蘋如什麼就不可以愛上丁默村?有意思的問題。 一個看上去是個有那麼點邏輯關聯的問題,問題有意無意地帶著幾分可以想象得到的煽動性和溫暖如春的博愛情懷。心甘情願被誤導的人,往往也樂意往那些通常意義下看似情理之中的思維路線走過去。 ;丁先生,你好,還記得我嗎? 在那輛公車上,鄭蘋如是鱗光閃閃的美人魚,遊近偶然也是突然跳上車的丁默村、她中學時的;丁校長;丁默村曾經的假身份。一眼看上去,那時的鄭蘋如,應該還是十分地道的一個多情而聰明機靈,溫柔如水且嫵媚若春的妙齡女子。那時她已是上海灘上的社交名媛、《良友》的封面女郎。 一個有著春風拂面般甜美笑容、眉目含春的女子,不經意間就塵落眼前,丁默村就算久經沙場、閱人無數,也不可能不動心。 他動心了。並且,與鄭蘋如開始了交往。 ;公子,小娘子這廂有禮了。 START。 可以是單純的男歡女愛。愛色入命的丁默村,並非只有鄭蘋如一個選擇。鄭蘋如也不一定是丁默村風月生涯中最香豔的遭遇。這個應該用玄妙的緣分或者曆史機緣來解釋,或者不用解釋什麼;尤其當鄭蘋如懷抱特殊使命接近他。至少,殺人如麻風聲鶴唳的丁默村面前,鄭蘋如是一縷柔軟清新的春風,無論如何是一息可以呼吸的新鮮空氣。 以丁默村的老奸巨滑、世故江湖,應該也必然是一早已經看破了鄭蘋如的;伎倆;鄭蘋如此前有過 ;准誘綁近衛文隆的;香豔壯舉;而她尚不夠城府的;革命伎倆,在嗅覺非凡的丁默村面前,不可能不早早露出布滿破綻的細節;畢竟是兩個人近距離的接觸,片刻的忐忑和思量;丁默村不會不捕捉到它們,進而疑竇叢生。對于丁默村來說,他這樣殺人如麻而時時面臨殺機四伏的人,嗅到那些詭異的氣息,是很平常的事情。 這是一場不對等遊戲。 美色的籌碼固然不可謂不具殺傷力。不過,作曾與戴笠平起平坐、也因風頭過健被戴笠嫉恨而仕途翻船、進而韜光養晦有時的丁默村來說,美色的嬌豔光環裏透出的殺氣,他不會不感覺得淋漓盡致。 身逢亂世,人性裏的很多東西可能是短暫的。若丁默村不耐心地等到最後鄭蘋如;伎倆敗露;繳械落網,就在開始簡單地找個破綻把鄭蘋如抓起來,那樣似不夠過癮。 對于丁默村來說,既然這個有意義的遊戲已經開始,何不玩到底?他應早有十分的把握,在這場較量中。鄭蘋如背後的那些人自動浮出水面,這場遊戲才夠精彩。 銷魂亦蝕骨的遊戲。 從博愛的人性角度來說,這個中統指定來行刺丁默村的美麗女人,身體和靈魂中的透明拙樸氣息,對于身陷複雜境遇的丁默村來說,是願意把那場特殊的溫柔纏綿演繹下去的。雖知短暫也自信可以掌控。或者還有希望使她中立。 這個對丁默村來說是更有吸引力的事情。 李安的《色•戒》,在電影裏鋪張了30分鍾之久的激情戲,用于刻畫;鄭蘋如與;丁默村的雲雨之歡。一個是亂世江湖曆經坎坷的凶殘大鱷,極其陰險狡詐的政特務機關第一核心人物,曾經殺軍統和中統的人無數;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他也就是一個眼力毒辣通曉人性弱點和陰暗面的;成熟男人;另一個是滿腔熱情純真尚存的美麗女子,也是一個在情感和人生曆練中尚未遇到毒辣非常對手的女人。
- Mar 29 Tue 2011 01:39
銷魂蝕骨到命絕
母親。一個溫暖的稱呼。我在用一生解讀她的溫情。 海是廣闊的,愛也是如此。在種類繁多的愛中母愛當推其首,在做了母親後,更堅信這一點。 看著繈褓中粉色的小臉,母愛就是這時開始如絕堤的水泛濫開來。 母親說生我的那天,她從地裏背回了紅辣椒回來,說我喜歡吃辣椒是有淵源的。我卻 看到母親用蹣跚的步子從山路走來,我在溫暖潮濕的子宮裏用最原始的姿勢倒立,聽著熟悉 的心跳,理所當然的用細細的管子吮吸她的養份。 回來後,母親自己剪斷了我們之間的臍帶,從此我便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出現在人世,奮 力的吮吸濃稠的乳汁,以嘹亮的哭聲來證明健康,以至于母親不得不喝海碗的湯水來便于 奶,于是在我放開淡黑的乳頭時安靜的睡去後,母親那昔日纖細的腰身不再美好。 生活的窘迫讓母親一再操勞。那一天母親洗碗的手在透明的水中飛快的翻動,手腕上黑 色的斑點,如燭火燙進了我的心裏,原來母親開始老了,身後是小小的孫女在叫,婆婆,快 來陪我玩了。看著涼席上的祖孫倆,天倫之樂一類的詞暫時不想用,愛,一直在延續像在不 斷循環的小數。 母親把我們收拾得幹淨整潔,每天有可口的飯菜,偶爾會有漂亮的花布裙穿在身上,別 人問起時,可以大聲說,我媽縫的,然後很享受的聽到一聲;手真巧之類的贊歎。 從不喜歡看頌揚母愛的悲情片,母愛是天性,愛母親也是一樣,與生俱來的東西根本不 需再用藝術加工增加它的感染力。母愛會如宇宙之光,不生不滅,永不消失。
- Mar 29 Tue 2011 01:39
用一生來解讀的溫情
;人類當然無法超越人類的認知極限。這是一句略帶詼諧的自嘲詩文,出自一位著名的哲人。這句無可奈何的結論充滿了人們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難以述說的哀愁。這其中有個很警世的例子。據說當年愛因斯坦對待科學的態度十分嚴謹,他常常表達自己的觀念說:;上帝從不玩骰子。他的意思是想表明,在我們的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是黑白分明的,不是一必是二,不是黑就是白。然而,當人們在研究微小粒子的領域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之後卻發現,事實上,我們根本無法給某一物質予准確的定義,這就是誇克存在的不定論。 我們一直以,我們的認識方向是發散形的,從某一點出發,向四圍無限制的拓展。這樣的方式使得我們認知的真理只有多少的衡量,而無確切的邊界。然而我們同時又真實的感受到認識的極點。就像這句俚語:人類自然會有人類的極限。 擺在我們面前的實例就是,無限大和無限小的問題。到目前止,只不過有人猜測說,無限空間的原因是因為空間是卷曲的,它把自己的一邊卷曲到另一邊上,就像一個球體,雖然它的表面積是有限的,但我們卻發現不了它有任何的邊界。也就是說,宇宙的空間也是有限的,但是不會有人找到它的邊緣,這還只是一種猜想;而無限小的問題更加難以解決,當人們把物質不斷的分開再分開,把粒子越來越小的分割下去,居然發現了誇克存在的不定論,也就是說,當物質小到一定程度時,它存在方式居然是只能確定位置和方向的其中之一,人們根本無法確定它究竟是什麼。 而更加讓人們頭疼的還不是無限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更加難以超越的是生死邊界。顯而易見,我們無法知道生之前和死之後存在的事情。到目前止,這個問題最有效的突破也只限于詩人的大膽推測,;死亡可以不是毀滅,而是一種無限大的能量。;黑暗永恒,而光明必須運行。生和死的就像兩堵密不透風的牆,它們一直堅立在人類的兩側,難以推翻。 如果說人類既已成人類,我們就必須服從于人類本身的極限,我們從根本上就沒有能力認知全部真理。那麼讓我們換一種方法思考。更著名的格言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對啊,大帝笑得有道理,因為它知道人類的思考方式是有極限的,它知道人類不可能達到真理的高度,所以人類所不能,還要大費周章的去思考,去浪費時間,當然是可笑的了。但是讓我們看看上帝的處境如何。有人提出一個問題:;萬能的上帝能不能制造出一塊連他自己都舉不起的石頭呢? 這一個問句把上帝也難倒了,萬能的上帝當然可以制造出任何石頭,但是萬能的上帝當然也應該能舉起任何石頭。上帝在制造這塊石頭時無可奈何,他也碰上了極限問題,制造的這塊石頭必須讓自己舉不起來,但是自己卻舉得起所有的石頭。就是神也無法兩全。 但是,所有這一切的問題,終究會有被解決的時候,因為我們人類還有一個比智慧更加穩妥的武器,那就是時間。時間看上去也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極限問題,但是它是我們這一頭的,就是這個無限使得我們人類對抗了其它的無限,是時間給了我們所有的希望。 我們假設從生到死的過程是一段直線距離,無數個生的起點,到達無數個死的終點,生死之間的距離長短不一的密密的排列在現實之中。其中距離最短的地方是生死的極點,在那裏,即生即死,生死齊一。距離最長的地方是人類所盼望的永生。生死之線在這裏圍成一個密閉的環,環的內部是人類的認知範疇,外部則不可知。我們所知的內容把這個環撐起,變成一個球,這個球的邊緣就是人類所有的認知極限。 我們或者可以承任無法跨越這一邊緣,但是我們可以設法把這個生死之球逐漸變大,當生死之間的距離變得無限遠時,我們的認識範疇也會因此而無限大。這有些類似無限空間的理論,生死邊緣一直向外擴展,直至彎曲自我結合,我們將擁有無限的時間,且又不存在可見的邊界。 生物進化論說,生物之所以生死更替,原因是它總是存在一個想要進步的理由。它需要用新的生命來棄舊的生命裏不適合的成份。假設當我們進化到相當精確的程度,我們的生存環境也相對始終不變,我們就會發現,生死更替立刻就變得沒有意義。到那時,生命的大法則可以敏感的發現這其中存在的非必要性,它的指向就必然會把生命引到永生上去。就像我們所一直熟知的烏托邦一樣,人類社會的理想終結,也必然伴隨著生命體本身的終極存在。
- Mar 29 Tue 2011 01:39
大道極限
慶幸自已還有一顆容易感動的心。 牡丹花開了,真漂亮。 這句話,當我瞧見第一朵牡丹的時候,就開始頻頻告訴身邊的朋友們,提醒她們注意,在經過的路旁,還有這種國色天姿的花在開放。 她們照例是淡漠的,隨著我的的聲音望兩眼,平淡地聽我講哪種是;魏紫,哪種是;姚黃,哪種是;雪蓮,哪種是;首案紅,講;荷包牡丹的傳說,講這畦牡丹跟那畦芍藥的區別。 後來,我也懶得講了,只是在上課下課的路上,讓眼睛一刻不閑地飽覽春色,從心底發出一聲聲贊歎,這自然之美景,造化之神工。 很奇怪的是,盡管我們的專業是美學,可是大家寧可對美去做抽象的形而上的思考,寧可陷入名家名著的汪洋大海之中,苦苦探求;美是什麼這個說紛紜沒有答案的問題,卻對身邊四時不同的美景沒有多少感覺。總是要我來提醒著,指給她們看: 快瞧,今晚的星星可真亮。今天的風又輕又清。霧象一幅紗幕。初發的垂柳象青煙。湖水綠了,魚是水底的花。草綠了,風好象也是淡綠的。迎春花開了,桃花開了,李花櫻花海棠花開了,咱們去看看那些白玉蘭吧這是合歡樹,這是懸鈴木、女貞樹、重陽木、欒樹 她們這才附合著我稱贊兩句,或站在花叢中用手機自已拍兩張照,對植物們並沒有多少激情和興趣,都不是真正愛花的人。 牡丹花都開了啊,這美好的春日,一樣一樣的美麗象盛宴般的依序陳列出來,都讓我目不暇接了。可是,親愛的,你們怎麼能不感動呢? 學校真是奢侈,這嬌貴的牡丹,俱然能種得遍地都是,在教學區和往圖書館的路上,漸漸都成了牡丹的花海,別的花都黯然失色了。那名貴的荷包牡丹,我在自已家鄉的公園裏見的都不多,這裏卻能隨意在路邊看到一片一片的。還有那絞綃一樣花瓣的;煙籠紫,那皎潔如月的;白玉盤,那色如桃花的;貴妃醉酒,那嫵媚的;嬌容三變,那胭脂色的;洛陽紅,那花心起樓的;玉樓春,深紅淺紅,深紫淺紫,淡粉玉白,色彩的千變萬化令人心亂意迷 知道?牡丹的美,在于態,她雍容華貴的嬌姿,是哪種花都比不了的,所以看到牡丹的時候,也總讓我想到美人,美人之美,大半也是在態。我家鄉的春天年年都有牡丹花會,但總是人流如織,摩肩接踵,讓人不能盡遊賞之興。而且我憐憫公園裏的牡丹,她們被呆板地種成一畦一畦的,圍欄圍著,陽光灸烤著,行人的濁氣熏蒸著,雖然花開如海,卻象一群落入凡間的精靈,沒精打采的樣子,讓人心疼。更可怖的是,私人種植的牡丹園裏從春節前夕就開始賣;催花牡丹。常擺放三兩盆在公路邊做招牌,這樣的植株因為是不合季節藥物催長的緣故,花枝顯得很瘦弱,頂著一兩朵紅花,在寒風中瑟縮,加上來往疾馳而過的汽車卷起的塵土和濃重的汽油味的摧殘,沒多久就憔悴得不象樣子了,每次看到我都會心裏難過一次,覺得似乎被賣的是身世悲慘的花季少女一樣。 唯一的一次幸遇是在郁金香花園。本來那天,滿園色彩濃郁繽紛的郁金香就夠讓我留戀沈醉的了,快要逛完的時候,轉過一道小坡,幾叢牡丹驀地映入眼簾。這裏很靜謐,因為有點偏僻遊人稀少,當時已近傍晚,涼風習習,夕陽西下,那幾株牡丹有著茁壯的枝葉,長得一米多高,開著碗口大的淡紫和潔白的花。雍容,靜穆,嫻雅,素淡。仿若深閨中婉淑貞靜的女子,款款地站在春風中,不張揚也不炫耀,大大方方地隨遇而安地打發著日子,她沒有刻意擺弄姿態,她的美姿是天生的,足以讓滿園的郁金香都相行見絀。 那一瞬間,我想到了《紅樓夢》中的薛寶釵,那個恬靜大方的少女的姝姿,才配得上這一叢牡丹的吧。喜歡她面臨變故時波瀾不驚從容大度的勇敢和柔中帶剛的堅強,就象牡丹,風骨是藏在骨子裏的,驕傲是寫在淡定裏的。可以隨遇而安,卻不肯隨波逐流,武後貶牡丹的傳說,正是她的這種精神的寫照。 這幾叢牡丹是有福的,能有那麼好的安身之地。牡丹花開雖然富貴,卻並非俗品,牡丹盡管豔麗無匹,卻並不適宜俗豔熱鬧之景,倒是清靜之地,更宜于它的生長,更顯其風姿。 我們學校的牡丹也是有福的。讀書清靜地,湖水清流邊,隨意種植,沒有拘束的散淡的悠閑的樣子。每一朵都堪比楊妃的雍榮富貴、嬌不勝衣,各種色澤相互映襯,各種姿態任意站立,是那種雖知道自已美卻並無心張揚的悠閑慵懶,是那種見慣富貴視若雲煙的波瀾不驚,是那種不管世事沒有城府的嬌憨明媚。 想來,同樣是花,花落誰家,幸與不幸,似乎並不能夠選擇。能夠選擇的便是毫無保留地釋放自已的美麗,無論如何,也是在春天裏走了一遭,至于將來,將來就交給命運吧。不可以選擇命運,卻能夠選擇生命的姿態。 慶幸世上還有這美麗的花,慶幸我跟她們在這座校園中的相逢,一時間,對造物者充滿了感激之情。
- Mar 29 Tue 2011 01:39
牡丹花開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裏埋。這是從紅樓夢裏得來的曹雪芹對寶釵和黛玉的判詞。當年讀的時候有些囫圇吞棗,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存在肚子裏,除了後兩句明白個大概意思,前二句確乎是摸不著頭腦的。 稍大些的時候,從古詩詞中跳出來,看許多的文史典籍,才曉得那些平仄聲韻之中乾坤大。詩詞脫離了背景典故,便如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總是朦朧地連自己也不曉得揣度的是誰的心思。 如上面那句判詞中,曹雪芹把薛寶釵比作賢良淑德的樂羊子妻,其中;停機德的典故便來自《後漢·列女傳·樂羊子妻》: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月。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複還終業,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養姑,又遠饋羊子。 此類故事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比比皆是,倒並無多少新奇出彩之處,我也極端不喜這樣的故事,好好的夫妻,硬生生要被這類故事鼓搗得喪失了彼此快樂的權利,想來讀書讀到這份,便也就沒了多少人生的樂趣,古人生活之乏味可想一二了。 林黛玉的判詞,卻又是另一番景色來。何以冰雪聰穎才情絕高的林妹妹卻得一詠絮才的稱號?小時候愚鈍,百思不得其解,讀了《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才明白了內中緣由: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安西將軍奕之女也。聰識有才辯。叔父安嘗問:;毛詩何句最佳?道韞稱:;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謂有雅人深致。又嘗內集,雪驟下,叔謝安曰:‘何所擬也?’安兄子朗曰:‘撤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承許之。 因這隨口吟詠的;未若柳絮因風起便有了古代第一才女的稱號,有才女子便也用這詠絮才喻。在三字經中還有;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之句。想蔡文姬是何等樣的才女,一曲《胡笳十八怕》端得是天上人間之絕唱,卻也不過在三字經中得一;能辨琴。而這個謝道韞卻好生了得,得一;能詠吟。怎樣的錦心繡口才能有這樣的贊譽來?怎樣的佳詞妙句才能有這被人尊崇的地位來。 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何以獲得了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一致推崇?這心思存得久,卻所獲甚微。迄今閱讀止,謝道韞存留下來的詩詞不過一二。僅現存的這一二也絕非是讓人驚歎叫絕之佳作,從遠古數到今,比之優異的女性詩作隨手可得,卻再無一人能獲得第一才女的稱號。 可是,何這樣一個女子卻被那麼些才華卓越的男子們稱道,甘願誠服,並在自己的詩文之中不斷渲染其才。在曆史的典籍中,她的名字不斷被提及,其故事總是被陳列其間。 僅僅是封建社會文化道德的某些需要,來樹一個傑出女性的榜樣嗎?那麼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裏這又不是那麼解釋得通的。 也不禁要追溯到謝道韞所處的年代去了。償如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言:現在我們再看曆史,在曆史上的記載和論斷有時也是極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為通常我們曉得,某朝的年代長一點,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點,其中差不多沒有好人。什麼呢?因為年代長了,做史的是本朝人,當然恭維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別朝人,便很自由地貶斥其異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記載上半個好人也沒有。 所以我們現在的人實則是有些幸福的,因為我們至少可以不被史所愚弄,可以稍稍用自己還算清醒的腦子去思索一些問題。 魏晉雖短,但在文學史上卻是輝煌到只唐宋可與之比擬的地步。魏晉之風,其姿態之健美,其風韻之俊雅,讓後來如我者總是歎而觀止。在那個;詩賦不必寓教訓,不以道德論成敗,惟有文章成千古的時代,想想都是要人心血沸騰的。
- Mar 29 Tue 2011 01:39
林下之風詠絮才
我一直在回想,關于當年命運自己安排的道路是不是另有深意,不知道值得慶幸的成份占幾層,值得失落的理由又有哪些。畢竟現如今,弟弟的身高早已經超過了我,他說話的語氣也頗顯成熟。 我知道本來也可以和他一樣應該可以上大學的,就算是分數再差,至少也該是個本科學曆才對。初中時也不知什麼,就這出色,考試成績名列前茅不說,體育也好,校田徑隊和足球隊都當我是主力,比賽時,總會贏一些鉛筆或者筆記本一類的獎品回來。那時我喜歡炫耀,總是把這些獎品拿回家來給爸媽看,讓他們誇我,然後才送給弟弟,看著他拿去放進書包裏,就是最大的驕傲了。 初三將要畢業的時候,父母漸漸找我來談話的次數變得多起來,他們總是詢問我以後的打算,要我說說理想。其實我很願意去上一所比較優秀的高中,這個願望對我當時的成績來講並不算是難事,我說我相信自己會考上大學,成就自己願意成就的一次拼搏。1988年的初冬時節,我和大多數同學們的觀念一樣,大學校園永遠是我們心目中最神聖的夢想。可是我那時並不能了解父母的心思,他們的談話其實別有隱情。 終于有一天,父母才開口對我說起:我們知道你很優秀,可是你只能去上中專。他們說起家中的貧寒,說起你還有一個弟弟的事實。說實話,那時中等專業學校其實也很熱門,並且承諾給社會的保證是,三年畢業之後,他們的學生都將會有一份滿意的職業。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是這樣的,作哥哥,要為可以在三年之後就業家中分擔困難,要為高中畢業時,繼續就讀本科,仍然需要家中的支持。很明顯,後者的艱難程度是當時的家裏所不能承擔的。于是,當我忽然明白自己的處境時,也就如同忽然驚醒了美夢似的回到了現實中。 給我心靈支撐的理念有兩個,一是選擇中專這個去向我是了弟弟讓路,充滿了悲壯;二是中專畢業後的職業仍然可以憑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天地,也充滿了豪情。所以我就答應了父母幾近請求的提案,我不能讓他們在貧苦的生活裏更加難過。也就是在那時,我和去上高中、去圓自己的大學夢的同學們握手惜別,仿佛那一天才是我的人生最值得紀念的一個轉折點,所有悶在心裏的委屈也是在那時爆發而出的,我借著送別同學的機會痛哭不止,在他們每個人的紀念本裏都寫下了;願君鵬程的祝福。 優異的成績給了我一個優秀的中等專業學校,在學校裏我繼續充當著班裏,乃至年級中傑出的學生。三年以來,我堆積各種優秀證書于專門的一個抽屜裏,每每打開來看,總會有眩目的感覺。甚至于,當我畢業並如學校承諾的那樣真的快速的找到了職業,並真的家裏掙來了第一個三百元錢時,我仍然陶醉在擔當的使命之中。未來還是那麼遙遠,腳下的路程需要自己開拓,我覺得事在人,那種優秀的感覺將伴隨我的一生。 但是,這樣過了十年,我見到身邊的同事們都開始了自己的進步,好像只有我還停在最初的角落中自我激勵。每一次升遷的消息都和我擦肩而過,每一次長薪的名單裏都沒我落腳的地方。究其原因也不是自己努力不夠,那中專生的身份就像刀一樣總是懸在頭頂,開始教我不寒而栗。得到許多當年同學們的信息,十幾年之後他們談話的內容大多使我羞于開口,我無法談起自己現如今的生活境況,無法談及當年的理想。社會的現實殺害了一個曾經優秀的假想主義者。 可喜的是,值得安慰的事情並不是沒有。作我當年弟弟讓路的回報,弟弟終于昂首闊步的走進天津大學-----他最理想的專業系學習,成我們家唯一的一名大學生。在他住校第一次離家的時候,我讀懂了他滿含著感激的眼神,他想要對我們說他懂得珍惜,他想告訴父母和哥哥,他不會讓我們失望。同以往一樣,弟弟仍然是沈默的有心人,當時他已經十九歲了,已經明了自己擠身于大學校園,其實也滿含著哥哥當年同樣的盼望。 幾乎和我們想象的一樣,四年大學校園生活的弟弟經曆了拼搏之後的磨礪,終于告別了連和女朋友看電影的錢都要伸手向家裏來要的曆史。他以出色的表現和無可挑剔的檔案,被正式錄用成國家機關的一名公務員。隨後的幾年裏,他以兒子孝敬父母、以弟弟幫助哥哥名把一些我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新鮮事物引進了家裏,隨後,他獨自購買了面積和價錢在我們看來都是天文數字的房屋。自此,直到他獨自開了一輛超豪華的汽車停在我的單車邊上,並按喇叭摧我下樓幫他提東西那天止,我已經記不清我們兄弟倆已有多久沒再見面了。 也
- Mar 29 Tue 2011 01:38
生活在細微處慢慢蛻變
我,獨自,走漫漫長夜路 路 我怕夜幕的降臨,因為,我怕黑暗,我畏懼孤獨 我曾把他當作是勇敢者的遊戲 因為,我不曾認自己是個很堅強的人 但是,我卻也相信我是一個可以變的堅強的人 所以,我也想,獨自,走漫漫長夜路 但是,這夜,也實在是太黑了 就是那一支小小的手電筒有時也將無帶入,雨後的泥潭之中... 當然,我也要感謝那小小的手電筒,她是我走在漫漫長夜中的夥伴 她小,但她,很可愛 就是這樣在她的”照耀”下 我艱難的行走在漫漫長夜路 到我的學校,我的宿舍,我的”家” 家 夜裏,屋裏的燈亮著,電腦也開著 寂靜中 電腦前 有一個人無聊的看著網絡裏無聊的東西 自己也在寫著無聊的東西 卻也忘了早些休息 知道第二天早晨上課遲到了 他才知道昨天玩上應該早點睡覺 是應該嗎? 不,對他來說應該是絕對應該 絕對應該早點睡覺 因為只有經常遲到的人才會對自己說絕對 N個絕對!我也是! 但是只到深夜依舊是屋裏的燈亮著,電腦也開著 直到好久,好久... 睡夢中倒也還有更多的理想,夢想和思念 思念是那芝小小手電筒